主办方:中国酒店产业综合服务平台
时 间:2025-07-04 16:00:43
地 点:北京
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戰友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戰友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
“你退後,讓我來”是英雄杜富國在受傷昏迷前說的最後一句話。
年僅27歲的杜富國,為了保護戰友,在炸彈爆炸的那一刻,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掩蓋了四射的彈片。
而這一舉動也使得他永遠地失去了雙眼與雙手,那個下午,也成為了杜富國對這個世界最後的記憶。
熱血少年,投身報國1991年杜富國出生於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,小時候家庭條件不是很好,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,種著當地分配的幾畝地。農閑時父親出門打工掙錢,一家人也算是安穩度日。
小小年紀的杜富國非常心疼勞累的父母,每天都會主動地照顧弟弟妹妹,一放假就會去地裏幫著幹活,一心想為父母分擔重擔。
由於杜富國格純良討喜,所以很受村裏老人的喜歡,老人也特別願意給杜富國講他們那個年代的故事,像紅色的抗戰精神、黨的偉大領導、各位領袖的英雄事跡。
聽得杜富國心潮澎湃,暗暗在心底就立下了誓言“我要當兵!我也要做人民的英雄!”
就這樣,懷揣著期盼的少年一天天長大……
等到19歲時,杜富國終於可以參軍入伍,實現自己的理想了。因為從小受到革命英雄不怕苦、不怕累的精神熏陶,所以在入伍時杜富國選擇了陸軍兵種中最是辛苦勞累的邊防部隊。
曾有人因為好奇,問過杜富國選擇邊防部隊的原因,而杜富國則表示“這裏很苦,需要人手,所以我就來了”
但是入伍後的杜富國並沒有直接去邊境執勤,而是作為新兵留在了駐地開始學習技能。
剛開始的杜富國心情有些急躁,他以為當了兵就可以報效國家,沒想到到了部隊還得從頭學習技能。
但就在學習的過程中,杜富國發現了自己很多的不足,自己空有一腔報國熱血,卻沒有一點技能,與繡花枕頭有何兩樣,就算是上戰場,自己連保全的能力都沒有,又說什麽保衛國家。
就在杜富國苦惱的時候,他發現老兵的實力都非常強悍,而且各個身懷絕技。
於是杜富國沉下心,仔細地觀察老兵是怎麽訓練的,然後自己在照著練,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虛心得向老兵請教,那段時間的杜富國就像一塊海綿一樣瘋狂的吸收各種技能。
隨著不斷地學習,杜富國終於不再是當初什麽也不懂得小白了,他成為了一名思想成熟、技能熟練的,即便最後並沒有被分配到邊防部隊,而是先後經曆了4次崗位變換,杜富國也從來沒有任何怨言,杜富國表示“黨叫幹我啥就幹啥,黨叫我去哪裏我就去哪裏”。
之後在得知國家要組建掃雷部隊時,杜富國更是積極主動申請。
剛開始上級並沒有批準杜富國的申請,因為這個隊伍要執行的任務都非常危險。
在1979年~198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期,處於中越邊境地帶的雲南地區被埋設了大量的地雷,其數量遠超一般人的想象。
而所處當地的村民更是苦不堪言,他們常年受著地雷的威脅,有的村民隻是上山采點蘑菇,給家裏的牲畜割點草,就一不小心被暗處的地雷炸傷。
到最後,幾乎整個村子的人都被地雷不同程度地炸傷,他們有地不敢種,有路不敢走,生活更是窮困潦倒。
而且常年處在這個環境中,每個村民都惶惶不可終日,連家門都不敢出,深怕一出門就踩到地雷。更甚者有的村子隻有87人,而這87人被炸得隻剩78條腿。
杜富國在了解到這些情況後,更是呐喊“老百姓有危險,人民子弟兵不上,誰上!”
於是入隊的心更是愈加堅定,他從小立誌要做人民的英雄,解救人民於水火中,雖然自己一個人的能力有限,但是那顆為國為民的心還是不變的。
於是在最後一次向上級申請時,杜富國在申請書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:“自從五年前參軍的時候,我就一直在思考,到底什麽樣的人生才算是有意義?做什麽樣的事情才算是有價值?
直到我明白,衡量的唯一標準就是我真正為老百姓做了什麽!為了國家做了什麽!時至今日,我的想法依舊沒有變,尤其是在這件事上,我感覺冥冥之中這就是我的使命,所以我要去掃雷!”
而上級在看到這份申請後,也了解了杜富國的決心,於是批準了杜富國的入隊申請。
舍己救人,血染雷場剛進入到掃雷小隊的時候,相比於其他隊友的知識儲備,隻上完初中的杜富國明顯落後很多,以至於在進隊後的第一次關於掃雷理論知識的考試,杜富國隻考了32分。
但杜富國卻不是自暴自棄、輕言服輸的人,在接下來的日子裏,杜富國借來了非常多的相關專業書籍,每天利用空餘時間瘋狂的學習知識,就連戰友來找他打球,他都說自己沒有時間。
事實證明,隻要努力就會有回報,在接下來的幾次考試裏,杜富國的成績突飛猛進,從不及格到優秀,到名列前茅。
在臨戰訓練中,杜富國更是為了掌握手感,每天都拿著針在地上做練習,同學們說,那段時間總能看到他頂著烈日趴在地上,就是這樣刻苦的練習,才讓杜富國在短時間內就掌握了十多種排雷的方法。
杜富國再一次用行動向大家展示了“事情要麽不做,做了我就要做到最好”的人生信條。
當理論知識與臨戰訓練的學習都結束後,就要開始真正的實戰訓練了,彼時的杜富國非常欣喜自己終於有了用武之地。
杜富國所在隊伍的排雷地區,是當年中越交鋒地之一的老山戰場。
老山一帶的地區是當年的主戰場,所以地雷數量多,種類也多,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,很多地雷的位置發生了偏移,導致探測定位難度非常大,加上常年受到土壤以及雨水的侵蝕,許多地雷的表麵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蝕。
由於常年沒有人打理,導致四周的草木生長,其根係也與地雷相互糾纏,種種情況,都給排雷任務帶來了諸多的麻煩。
而且雲南邊境附近地區的雷場還被國際地雷界評為“世界上掃雷難度最大的雷場”在這裏,一個不小心的舉動就有可能會“粉身碎骨”。
在排雷工作前,都需要先將裝有爆破筒的彈藥箱搬運上山,一個彈藥箱箱子就有27.5公斤,而每次上下山都要走6公裏路,有的戰士為了保存體力選擇每次隻拿一個,杜富國卻拿兩個,沉重的彈藥箱壓得杜富國隻能彎著腰前進。
原本上山是沒有路的,全是因為戰士走得多了,才出現了一條小路。
說是路,其實也不過是一條沒有長草的小道罷了,道路崎嶇不平,坡度還高,稍有一個不小心就會摔倒。
一起作業的戰士看著前麵辛苦蹣跚的杜富國,都勸他少拿一個“再這樣下去,身體會吃不消的”,但杜富國咧嘴一笑“我沒事,我多拿一個,你們就少那一個,我不累”。說著就又扛著彈藥箱走在了前麵。
每每被道路兩旁的雜草割傷皮膚,杜富國也從不喊疼喊累,他就像一個小太陽,在這片雷場上散發著光和熱。
當排雷兵的3年裏,杜富國進出雷場1000多次,成功排出2400多枚地雷,處置了20多次險情,每天過著與神擦肩而過的生活。
有一次,杜富國所在的掃雷四隊來到馬嘿雷場後,有戰士發現了一枚防坦克雷,體積非常大,而且周圍的幹擾因素非常多,於是隊長下令讓他們原地等待,但等隊長來到現場後,這枚地雷已經被杜富國成功拆除了。
在之後以班級為小組的排雷任務中,杜富國更是在發現地雷後,主動對班長說“這點事怎麽能讓班長來,你後退,我來”。
這不是杜富國夜郎自大,而是杜富國不想把危險留給他最敬重的班長,他不想任何一個戰友受到傷害,所以在有危險時,杜富國總是衝在最強麵。
而據杜富國的班長回憶“每次在排雷任務時,杜富國都是裝備帶得最齊全的,我們缺什麽,隻要喊他就可以了”。
之後杜富國還被批準加入。在成為黨員後的杜富國在工作中更是發揮了模範帶頭作用,在進入雷場時,杜富國總讓新人跟在他的身後,會對身後的人說“踩著我的腳印走,安全”。
再後來戰士探測到危險係數特別高的爆炸物時,杜富國更是拉開戰友並說道“我比你經驗多些,我來”。
因為平時為人隨和,工作任勞任怨,戰友們還送給杜富國“雷場小馬達”的綽號。之後杜富國還為自己的QQ取了個非常霸氣的名字“征服亡地帶”。
直到那一天,杜富國和戰友艾岩一同前往雷場作業,隨後艾岩發現了一枚67式加重手榴彈,在向分隊長報告後,分隊長讓艾岩“查明有無詭計設置”,本來是艾岩的任務,但杜富國卻發現這枚手榴彈有一部分是漏在外麵的,這種情況非常像詭計彈,於是杜富國對艾岩說出了那句話“你退後,讓我來”。
就在艾岩接受指令向後退的時候,一陣爆炸聲從身後傳來,艾岩回頭一看,火光衝天。
而杜富國在爆炸的那一刻依舊不忘記保護隊友,他將身體盡力向左後方擋去,隻為把艾岩擋在自己的身後,免受爆炸的傷害。
2018年10月11日的那個下午,紅葉紛飛,秋風輕撫,杜富國對這個世界的最後印象從此定格。
事後,艾岩因為杜富國的全力保護,隻是受了點輕傷,而杜富國卻永遠地失去雙眼和雙手。
不過是一次日常的排雷行動,不過是一枚裸露在外的地雷,卻在一瞬間彈片四射、火光衝天,造成了杜富國人生的巨大傷痛。
在趕往醫院的路上,戰友們都在焦急地呼喚著杜富國的名字,此時的杜富國滿身血跡,身上的防護服也已經被炸得破爛。
在到達醫院後,醫生緊急為杜富國做了摘除雙眼的手術,因為杜富國雙眼晶體已經破碎,如果再耽誤一會,就會有感染的風險。
術後所有的戰友都在焦急地等待杜富國醒來,可又怕杜富國無法接受沒有雙眼、雙手的事實。
但沒有想到,杜富國醒來的第一句話是“艾岩怎麽樣了,他沒受傷吧?”
所有的戰友都哽咽了起來,沒有人想到杜富國醒來的第一件事不是問自己,而是還在關心著戰友“艾岩沒有事,他隻是受了點輕傷,你不用擔心他”。
聽到艾岩沒事後的杜富國又再一次陷入沉睡,聽著杜富國虛弱的呼吸聲,戰友們都默默地流淚,因為他們比任何人都知道杜富國為了排雷受了多少苦,遭了多少罪。
杜富國一直以來拚命地練習,就是為了練就一身本領征服這片“亡地帶”。
他曾經在3個月裏,拚命地做強化訓練,通過不斷的學習與訓練,成功掌握了10多種爆炸物的排除方法,像精準勘測定位、爆破、銷毀等各項技能,他都融會貫通。
並且在不斷地學習與實踐中,他還總結了一套“田字切割法”,設計製作了10多種安全裝運沙箱,成功幫助隊裏提高了排雷的效率,被戰友們冠以“雷場劍客”的稱號。
但就是這麽個“雷場劍客”,卻失去了排雷最重要的工具——眼睛和手。
在此後的一個月裏,大家都小心地照顧著杜富國,怕影響康複,所以也就沒有告訴他,他雙眼雙手已經沒有的事情。
而在這段時間裏,躺在床上的杜富國經常對著身旁的人說“我要多吃營養品,要快點好起來,這樣我才能趕快回到雷場上排雷!”
後來還是杜富國的上級不想他一直活在謊言裏,於是痛定思痛,狠下心告訴了杜富國這個事實。但又怕杜富國接受不了,所以還帶了好幾個心理醫生,準備隨時開導他。
在得知自己失去雙眼和雙手後,杜富國隻是安靜了幾天,周圍的人都安慰他“如果接受不了可以說出來,不要憋在心裏”。
但他卻很快地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說到“沒關係,就算以後我不能排雷了,我還可以幹點別的”。
而被保護的艾岩,在這一個月中並沒有去醫院看望過杜富國。艾岩說“我沒有勇氣去看他,我一想到他雙手沒有了,眼球也被摘除,我就感覺對不起他,自從出事後,我沒有睡過一個好覺,一閉眼,就是爆炸聲”。
直到2018年11月6日,杜富國的戰友們手拉手走過了當時杜富國出事的那片雷場。他們用這種方式證明了,這片土地上,再也不會響起爆炸聲了。
排雷英雄,時代楷模“聽眾朋友們晚上好,這裏是南路之聲。每晚8點,我都會陪伴每一個身穿迷彩的你度過一個美好的夜晚……”溫柔且堅定的聲音正從廣播中緩緩播出……
2018年11月18日,還在病床上的杜富國被南部戰區陸軍軍委授予一等功一次,同年12月18日,榮獲“雲嶺楷模”稱號,2019年被評為“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”,還被國家授予“排雷英雄”的榮譽稱呼。
而在榮譽過後的杜富國也深知自己不能辜負大家的信任,所以決定發揮自己最後的餘熱,“我要學播音,我要將排雷的故事講給大家聽,讓大家都來了解這份工作,參與到這份工作中”。
兩年後,有人來采訪杜富國,看到此時的杜富國已經可以自己穿衣、吃飯、洗漱、運動了。
采訪後的記者向大家表示“雖然杜富國的眼睛失去了光明,但他的心裏卻燃起了熊熊火焰,每一個想要安慰他的人,都從他的身上感受到了英雄的力量!”
而杜富國卻表示“英雄這兩個字太沉重了,我隻是一直堅定自己的信念,跟著自己的心前進罷了”
而國家對於英雄更是不曾忘記,早就將杜富國以後的生活安排好了。
當杜富國在部隊時,每月可以領取7000元的基礎工資,而且他是因工負傷,國家也早就表明“對於一到四級殘疾的,由國家終身供養”所以杜富國每個月還可以領取一定的傷殘補貼。
當杜富國離開部隊後,依據《條例》,對於一級因戰殘疾的,每人每年的撫恤金為80140元,所以,離開部隊後的杜富國,每年可以享受至少8萬元的補貼。
除此之外,杜富國還可以在當地享受醫療護理補貼,享受購房優惠,免費乘坐公交車等。
結束語“你退後,讓我來”,每個字都透漏著舍己為人的英雄氣概,以血肉之軀鑄就生的希望。
正是有像杜富國這樣的英雄存在,才有我們今天的太平盛世,就像人們常說的“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,一個有希望的國家不能缺少英雄”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貨幣增速創出年內新高 穩增長政策發揮作用...
人民日報刊文談收入差距:殺富濟貧做得不夠...